“2020年第三届中小投资者服务论坛”9月4日在线上举办。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证监会将积极推动相关基础制度改革,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助力打通经济金融循环点,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强化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加快形成“制度健全、精准有效、内外协同”的投资者保护格局。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快引入中长期资金,完善投资者结构,但中小投资者仍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群体。从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张冀华此次在论坛上的介绍来看,中小投资者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占比大。截至6月底,A股个人账户数占比达到99%,持股市值仅占约28%。二是交易量大,长期投资少。证券市场约86%的交易量是由中小投资者贡献,平均持股周期达到半年的中小投资者则不足15%。三是直接投资多。个人投资者资产直接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占到30%以上,投资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比例不足30%。
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屡屡被“割韭菜”。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是投资亏损的最大群体。前几年有中国证监会负责人指出,“每年有两三百万的新股民进入市场,同时也有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而决定退出市场或不再交易。”另一方面,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中小投资者是权益受损的最主要群体。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践行股权文化,缺乏对中小投资者的敬畏,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有的公司不聚焦主业,欺诈、掏空、盲目跨界等恶性行为不绝,导致中小投资者权益被吞噬与稀释。
净化市场生态环境,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新《证券法》从今年3月起实施,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多次提出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措施密集出台。比如证券集体诉讼制度7月底在我国落地,有助于解决中小投资者诉讼成本高、索赔效率低等长期困扰的难题。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制度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显著提高欺诈发行的违法成本。
在今年的“中小投资者服务论坛”上,传递出多个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信息。阎庆民表示,将研究建立投资者保护专项补偿基金,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救济机制;推动完善在线咨询、法律援助等工作,使投资者维权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推广小额速调,探索实践无争议事实记载、调解前置等机制,使投资者能够得到快速赔偿。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鸣钟称,深化科技监管,加快企业画像三期项目开发建设,有效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切实将“零容忍”落到实处。
可以相信,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氛围形成,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提升投资意愿,以及引导投资理念转变。这也将促使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变A股“牛短熊长”的市场格局。资本市场是居民资产配置、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场所,保护好中小投资者权益,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稳定与增加财产性收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