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丽本报记者赵修彬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内蒙古农商银行深入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主动服务“助企行动”,通过搭平台、拓渠道、优服务等“组合拳”,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农商力量。
多方联动,织密协作“服务网”
(资料图片)
“现在有了‘一站式’服务,融资难题省心多了!”一位小微企业主说。为更好地提供助企服务,内蒙古农商银行联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等部门,开启自上而下融资对接,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呼伦贝尔、赤峰、锡林郭勒等中心支行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政银联动赋能小微市场主体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探索“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政策联动实现“1+1>2”叠加效应,为小微发展锚定方向、筑牢支撑。阿拉善盟中心支行组建志愿服务队并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构建多方协作服务网络,累计走访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1.3万户,覆盖率超八成;累计授信7.8亿元,用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主体发展“输血供氧”。
银企对接,搭建融资“快车道”
为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各中心支行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通过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商会协会洽谈、金融政策宣讲等活动,搭建银企沟通“快车道”。
仅乌兰察布地区先后举办14场政银企对接会,覆盖各旗县区重点商圈、产业园区,420余户小微主体参会,累计授信6.4亿元,“个体蒙信贷”发放额达6.2亿元,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包头中心支行则聚焦园区、商圈等重点场景,精准发力,针对东河区瓜果蔬菜副食市场、高新区综合农贸市场、包头市民营口腔医师协会会员和白云鄂博矿区飞地经济双创园客群,制定专项场景营销方案,创新构建“政银企精准对接+实地摸排需求+全周期跟踪服务”一体化模式,实现从需求响应到服务落地的闭环赋能。目前,已与11家商户达成信贷投放意向2740万元,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靶向赋能,畅通小微“资金源”
“现在精准匹配,融资效率大大提高了!”赤峰市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的感慨,源于“名单制”营销带来的改变。
为破解“企业找资金难、资金找企业难”的困境,各中心支行围绕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单,反复对接,细化“红黄绿”标识,形成“优质名单”客群,提升融资对接效率。赤峰中心支行以数据共享为突破口,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联合协作机制,从以往“广覆盖”的排查模式,转向“精准匹配”的定向模式,重点聚焦有融资需求的初创企业、经营稳定的中小商户,累计全覆盖走访26.2万户市场主体,让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到小微企业“心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