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双良节能接连发布多条公告,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及新一轮定增预案。
(资料图)
两份核心公告串联起公司在行业周期中的业绩转折与战略突围,既显短期改善信号,亦藏深层发展挑战,清晰勾勒出其当前“困境中寻转机、转型中谋突破”的核心态势。
表面回暖下的深层隐忧
根据三季报数据,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76亿元,同比下降4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44亿元。这一大幅下滑并非偶然,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当时营收已同比下降43.68%,意味着下滑趋势仍在延续。
关于营收下滑的主因,公司明确表示主要是“光伏产品受行业影响,销售减少所致”,这一表述直接反映了光伏行业当前面临的整体困境。
不过从盈亏情况看,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改善迹象已逐步显现。财报显示,双良节能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4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收窄59.42%。这一数据清晰表明,即便尚未摆脱亏损,公司的亏损幅度已显著收窄,经营端正呈现出积极的改善态势。
这种改善在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数据中更为突出,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下降49.86%,营收端仍面临较大压力。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净利润5317.7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4.75%,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0.58万元,同比增长103.08%,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在季度层面已出现实质性改善信号。
盈利端的改善进一步体现在核心指标上。在毛利率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20.43%,同比提升9.13个百分点,环比大幅上升21.74个百分点;现金流层面也同步传来积极信号,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同比增长262.63%至17.49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业绩回暖背后,公司财务状况仍暗藏多重隐忧。首先,流动比率仅为0.60.这一数值明显偏低,直接显示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弱,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其次,公司还存在明显的“存贷双高”现象,货币资金达43.35亿元,但短期借款却高达75.61亿元,存在资金结构失衡的情况;此外,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1.50%,这一负增长数据也说明,当前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后续仍需在盈利质量提升上持续发力。
战略转型
同日,双良节能披露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2.92亿元。此次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5.62亿股,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恰好符合再融资规则的上限要求。
根据预案,此次定增募集资金将集中投向四大方向:零碳智能化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拟投入4.93亿元);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投入2亿元);研发项目(投入2.1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85亿元)。从资金分配方向可清晰看出,公司正从传统光伏制造向零碳制造、智能制氢等新领域稳步拓展。
回顾双良节能近年的融资历程,公司的融资活动颇为频繁。2022年,公司通过定增募资34.88亿元;2023年,公司通过可转债募资26亿元;加上此次计划的12.92亿元定增。如此频繁的募资与持续亏损并存,难免引发投资者对公司造血能力与资金利用效率的质疑。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同日公告终止2023年度规模不超过25.6亿元的定增计划,而此次新方案规模较前次大幅缩减,直观反映出公司根据市场环境与自身需求对融资策略作出调整。
在困境中寻找转机
分析双良节能近期动向,可见公司正处于深刻的战略调整期。从业务结构看,公司正致力于摆脱对单一光伏业务的过度依赖,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此次定增募投的零碳智能化制造工厂和绿电智能制氢装备项目,正是公司向多元化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关键布局。
但转型之路仍被多重压力裹挟。行业层面,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的阴影未完全散去,公司营收持续下滑的态势,说明其仍深陷行业调整周期,转型面临较大外部压力。与此同时,连续大规模的股权融资也引发关注,对资本市场信心形成一定考验。
双良节能正站在战略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第三季度的扭亏为盈是行业调整期的一线曙光,但前三季度整体亏损与紧张的财务状况,仍清晰暴露其面临的严峻挑战。新一轮定增是公司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下注,而其成效,终究需要放在行业周期波动、公司管理效率提升与财务健康改善的综合框架下,接受时间的检验。
在光伏行业的寒冬里,企业面临的不仅是短期业绩压力,更是生存模式的终极考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快讯]安恒信息: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看热讯](http://img.dcgqt.com/2022/0610/20220610013520961.jpg)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