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车载标配HUD正快速向中低端和高端市场渗透,1H’25中国乘用车HUD标配量同比增长22%,HUD标配率为15.5%,其中,AR-HUD标配量同比增长45%,AR-HUD标配率达4.3%,同比均提升1个百分点。CINNO Research预测,随着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在搭载HUD方面的持续发力,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HUD渗透率约17%,其中,AR-HUD标配率为6%,中国整体乘用车市场HUD和AR-HUD标配量2025-2030年CAGR分别为14%和30%。
(资料图)
CINNO Research 简评:
近几年,HUD(抬头显示)作为汽车主驾屏在安全显示、高效舒适、应用丰富和面向未来等方面均具有诸多优势和价值,正加速上车推动人机交互创新发展,逐渐成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关键载体。中国乘用车市HUD标配量呈阶梯式增长,尤其是AR-HUD标配量同比增速较快;AR-HUD目前在车载领域渗透率较低,未来几年将是快速落地发展的阶段,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快速获得定点和产品落地,将有望带来营收快速增长。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和预测,随着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在搭载HUD方面的持续发力,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HUD渗透率约17%,其中,AR-HUD标配率为6%,中国整体乘用车市场HUD和AR-HUD标配量2025-2030年CAGR分别为14%和30%。
车载HUD市场现状:
一、中国乘用车HUD标配仍以W-HUD类型为主流,AR-HUD渗透率快速增长
中国乘用车市HUD标配类型仍以W-HUD为主流,AR-HUD渗透率快速增长,P-HUD渗透率相对偏低。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1H’25中国标配HUD的乘用车销量市场W-HUD类型渗透率仍最大为72%,AR-HUD类型渗透率增至28%,同比+4Pct,P-HUD类型渗透率在0.5%左右,而C-HUD类型渗透率不足0.1%,基本退出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未来AR-HUD与P-HUD技术或将越来越多的在各类新车型上应用。
二、1H’25中国乘用车HUD标配量国产占比最大为63%,同比+2Pct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1H’25中国在售乘用车市场标配HUD车型占比为48%,这其中,标配HUD的国产车型数量占比为69%。从HUD标配量各别系占比趋势看,1H’25国产车型占比最大为63%,同比+2Pct,德系和日系占比分别为21%和14%,同比为-4Pct和+3Pct,而美系占比不足1%。
三、1H’2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HUD标配率高达57%,同比+2Pct
在能源类型方面,1H’2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HUD标配量达118万,在整体乘用车HUD总标配量的占比为57%,同比+2Pct,消费者对HUD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1H’2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AR-HUD标配量在乘用车AR-HUD总标配的份额高达94%,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共同发力。
四、中国乘用车标配HUD正快速向中低端和高端市场渗透
在起售价格区间方面,1H’25中国乘用车HUD标配量起售价≥30万元的车型在中国乘用车HUD总标配量的占比最大为42%,其次是15-20万元和20-25万元分别为22%和20%,同比分别+4Pct和+3Pct。而中国乘用车AR-HUD标配量起售价≥30万元的车型占比为39%,同比+7Pct,而10-15万元、15-20万元和20-25万元占比分别为20%、15%和15%,同比分别+0.4Pct、+6.7Pct和-3.4Pct。
目前,国内HUD厂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和江苏尤为集中,其产业链成熟度越来越高,成本优势相对于国外更显著,正打破外资垄断逐步进入主导地位。在政策支持、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HUD行业在汽车领域正处于快速增长和扩张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扫一扫关注微信